選區(qū)摳圖,“選區(qū)的修改”命令相關的摳圖原理及案例(4)
不想看原理的直接拖拽到摳圖實例,但是還是建議同學們去學習一下吧,掌握基礎知識才能掌握摳圖,不是單純的去練習,也要知道其原理,為什么操作會這樣,學習不要怕麻煩,既然要學就學的透徹,只有一時興趣是學不會PS的,所以同學們要通過原理和實例來認真學習一下。
“選區(qū)的修改”包括一系列命令:邊界、平滑、擴展、收縮、羽化。
這5個修改選區(qū)的命令使用頻率非常高,但是美中不足的是:它們不支持預覽,也就是說,你要想獲得一個比較理想的值,需要多次嘗試、撤銷操作。
對于如此常用的命令來說,不能實時預覽確實比較蛋疼,好在PS留了后手——通過一些“濾鏡”效果可以實現(xiàn)上述5個命令,而且最為關鍵的是,“濾鏡”是支持實時預覽的!
所以,今天的推送分為兩部分:
(1)對5個命令進行詳細講解;
(2)與5個命令對應,講解5種可以實時預覽的濾鏡效果;
Part_1 五個修改選區(qū)的命令
01.
“邊界”命令
(1)位置: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-【邊界】;
(2)執(zhí)行“邊界”命令可以打開“邊界選區(qū)”對話框,如下圖所示。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一個寬度數(shù)值,范圍為1~200px,PS會以該值為基準,將原有的選區(qū)分別向內部和外部擴展,從而形成一個包圍原選區(qū)的邊框選區(qū)。
(3)“邊界”命令在需要精確地處理圖像的邊緣像素時很有用。而且,執(zhí)行完“邊界”命令后,再填充選區(qū)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邊框選區(qū)是具有一定的羽化效果的。
(4)如果你還沒有理解“邊界”的意思,那么通過下面這張圖,我想你一定就會明白了。
如上圖所示,黑色的路徑是初始的選區(qū)形狀,執(zhí)行“邊界”命令并設置一定的數(shù)值(假設為X)后,黑色路徑就會同時向內、向外擴展(X/2),從而出現(xiàn)了兩條路徑,圖中紅色虛線所示。
而最終形成的選區(qū)則是兩條紅色路徑之間的帶狀選區(qū),圖中灰色陰影所示。
02.
“平滑”命令
(1)位置: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-【平滑】;
(2)執(zhí)行“平滑”命令后,將打開“平滑選區(qū)”命令對話框,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一個取樣半徑數(shù)值,范圍為1~100px,PS將對每個選中的像素都進行檢查,查找指定范圍內未選中的像素。
如果范圍內的大多數(shù)像素已被選中,則將任何未選中的像素添加到選區(qū);如果大多數(shù)像素未被選中,則將任何選中的像素從選區(qū)中移去。
聽起來可能有點拗口,總結起來就一句話:“平滑”命令可以使選區(qū)中銳利的邊角變得平緩。
我們在用“魔棒”工具摳圖時,往往會產(chǎn)生較多的雜邊,如下圖:
此時,就可以利用“平滑”命令來減少雜邊,對于上圖,在執(zhí)行10個像素的“平滑”后,雜邊明顯減少:
03.
“擴展”命令
(1)位置: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-【擴展】;
(2)執(zhí)行“擴展”命令后,就可以打開“擴展選區(qū)”對話框,如下圖所示。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一個擴展量,范圍為1~100px,PS將按照指定數(shù)量的像素向外擴展選區(qū)。
(3)在擴展選區(qū)時,PS會盡量保持選區(qū)的形狀,但是如果對邊角銳利的選區(qū)應用該命令,則會切掉選區(qū)的邊角。
(4)“擴展”、“收縮”這兩個命令有點類似于Ai中的“路徑偏移”;
04.
“收縮”命令
(1)位置: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-【收縮】;
(2)執(zhí)行“收縮”命令后,可以打開“收縮選區(qū)”對話框,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一個收縮量,范圍為1~100px,PS將按照指定數(shù)量的像素縮小選區(qū),同時盡量保持選區(qū)的形狀。
在創(chuàng)建選區(qū)的過程中,最最基本的就是要把目標像素完整地保留下來,在這個過程中,有時候難免會把其他像素也包含進來,這些多余的像素會進一步被處理掉。
(3)對于“收縮”的理解方法與“擴展”類似,這里不再贅述。
05.
“羽化”命令
(1)位置: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-【羽化】:
(2)執(zhí)行“羽化”命令后,會打開“羽化選區(qū)”對話框,可以設置羽化值;
(3)“羽化”命令還是很常見的,選區(qū)未經(jīng)羽化時,邊緣非常硬,過渡不自然,當為選區(qū)添加了一定程度的羽化后,過渡就會非常柔和,所以“羽化”在圖像合成方面應用很多。
上圖是一株向日葵,我們創(chuàng)建一個圓形選區(qū),在沒有設置羽化時,效果如下:
設置了20px的羽化值后,效果如下:
通過兩個對比圖,相信大家已經(jīng)領略到了“羽化”的魅力。
Part_2 快速蒙版http://www.tgudhdp.cn/tags/38847/及應用
01.
認識“快速蒙版”
(1)快速蒙版用來制作和編輯選區(qū)。在快速蒙版狀態(tài)下,我們能夠以蒙版的形式編輯選區(qū)。
(2)將選區(qū)作為蒙版來編輯時,幾乎可以使用任何PS工具或濾鏡來修改蒙版,它是最為靈活的選區(qū)編輯方法之一。
(3)創(chuàng)建好選區(qū)后,按下Q鍵,就可以切換到快速蒙版模式。此時畫面中的螞蟻線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圖像未被選擇的區(qū)域上覆蓋了一層半透明的顏色,而被選擇的區(qū)域還是顯示為原來的樣子。
02.
“快速蒙版”選項
(1)在工具箱中雙擊“快速蒙版”按鈕,可以打開“快速蒙版”選項對話框;
(2)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以下選項:
a)被蒙版區(qū)域
指沒有被選擇的區(qū)域。將“色彩指示”設置為“被蒙版區(qū)域”后,被選擇的區(qū)域顯示為圖像本身的效果,而沒有被選擇的區(qū)域則被蒙版顏色覆蓋。
b)所選區(qū)域
所選區(qū)域是指被選擇的區(qū)域。將“色彩指示”設置為“所選區(qū)域”后,被選擇的區(qū)域將被蒙版覆蓋,未被選擇的區(qū)域將顯示為圖像原來的效果。
c)顏色
顏色是指用于覆蓋圖像的蒙版顏色,默認的顏色為寶石顏色。一般情況下,保持默認即可,只有在選擇的對象與蒙版的顏色非常接近時才有必要對其調整。
d)不透明度
可修改蒙版顏色的不透明度,設置范圍為0%~100%,蒙版的不透明度越高,被蒙版覆蓋的圖像的顯示程度就越低,將該值設置為100%時,可完全遮蓋被蒙版的區(qū)域。
03.
用“快速蒙版”消除羽化
(1)在快速蒙版狀態(tài)下,沒有羽化的選區(qū)邊緣的界線是清晰的,而羽化的選區(qū)的邊緣則會呈現(xiàn)出一定的模糊效果。
(2)如果能將模糊的區(qū)域變清晰,就可以消除選區(qū)的羽化。
(3)通過:【圖像】-【調整】-【閾值】來實現(xiàn);
(4)原理:“閾值”命令可將彩色圖像轉換為黑白圖像,消除灰色像素,而我們知道,在“快速蒙版”模式下,灰色的像素就對應著羽化。
因此,在“快速蒙版”模式下,通過“閾值”命令消除了灰色像素,從而就消除了選區(qū)的羽化。
在上圖中,由于執(zhí)行了“閾值”,圖像中只有黑、白兩種顏色的像素。
(5)【注意】:雖然“閾值”命令可以消除選區(qū)的羽化,但是它不能將選區(qū)恢復為羽化前的形狀。
消除羽化選區(qū) ≠ 恢復為羽化前的選區(qū)。
04.
用“濾鏡”編輯“快速蒙版”
(1)在PS中,對選區(qū)進行的羽化、擴展、收縮、平滑等修改也可以通過濾鏡來完成。采用濾鏡完成以上操作的好處在于: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實時預覽選區(qū)的變化效果,并可以根據(jù)需要進行實時調整。
而用“修改”命令修改選區(qū)卻是在確認操作后才能看到選區(qū)的變化。
因此,用濾鏡修改選區(qū)具有更強的可控性。
(2)【注意】:使用濾鏡來操控選區(qū),一定要在“快速蒙版”模式下!
(3)與【選擇】-【修改】命令對應的5種濾鏡:
a)“照亮邊緣”濾鏡
【濾鏡】-【濾鏡庫】-【風格化】-【照亮邊緣】;
該濾鏡可實現(xiàn)與“邊界”命令一樣的效果,并且支持實時預覽;
b)“中間值”濾鏡
【濾鏡】-【雜色】-【中間值】;
該濾鏡可實現(xiàn)與“平滑”命令一樣的效果,并且支持實時預覽;
c)“最大值”濾鏡
【濾鏡】-【其他】-【最大值】;
該濾鏡可實現(xiàn)與“擴展”命令一樣的效果,并且支持實時預覽;
d)“最小值”濾鏡
【濾鏡】-【其他】-【最小值】;
該濾鏡可實現(xiàn)與“收縮”命令一樣的效果,并且支持實時預覽;
e)“高斯模糊”濾鏡
【濾鏡】-【模糊】-【高斯模糊】;
該濾鏡可實現(xiàn)與“羽化”命令一樣的效果,并且支持實時預覽;
原理就講解到這,“快速蒙版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,特別是配合以上5種濾鏡,簡直不要太方便。
現(xiàn)在通過具體的實例來進行操作一下。
效果圖:
換一個純色背景的效果:
原圖:
對于本案例,我將從“思路分析”、“粗略摳圖”、“微調選區(qū)”這三個方面介紹。
摳圖實戰(zhàn)
01.
思路分析
在分析思路之前,再看一次原圖:
(1)這是一張人物攝影圖,可以看到,人物主體輪廓很清晰,背景虛化比較嚴重;
(2)由于通過虛化使主體人物與背景隔離開,因此,整個的摳圖過程應該不會太繁瑣,但以下3點需要注意:
a)小男孩的頭發(fā);
b)小男孩的睫毛,睫毛有一定程度的虛化,并且與背景融合的較好,睫毛處的摳圖會是一個難點;
c)脖子和下巴處的絨毛非常清晰,因此,在摳圖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保留;
02.
摳圖策略
(1)粗略摳圖
a)首先使用【快速選擇工具】沿著主體人物的輪廓進行涂抹,確定一個大體的選區(qū);
b)如果有的地方主體人物與背景對比不明顯,用【快速選擇工具】難以勾勒,可配合【套索工具】;
c)由于是粗略摳圖,所以這一步對精度沒有太高的要求,主要目的是把主體人物從圖像中摘出來;
d)即使帶有很多的“多余”像素也沒有關系,畢竟只是粗略摳圖;
(2)微調選區(qū)
a)對于頭發(fā)處,由于頭發(fā)(棕黑)與天空背景(白)的對比比較大,可以使用【色彩范圍】命令,也可以使用【背景橡皮擦工具】;
b)對于睫毛處,由于睫毛本身有一個虛化,而且睫毛顏色與背景差異也不大,因此這部分的摳圖會是一個比較頭疼的過程,暫時決定使用【蒙版】;
c)對于脖子和下巴處的絨毛,可以先在蒙版模式下用【畫筆】涂抹出一個比較生硬的選區(qū)輪廓,然后利用“羽化”命令將選區(qū)羽化,從而使選區(qū)柔和。
03.
粗略摳圖
(1)首先使用【快速選擇工具】、【套索工具】將主體人物的輪廓選擇出來;
養(yǎng)成一個好的邏輯習慣,把該圖層命名為:“主體”;
04.
微調選區(qū)
(1)頭發(fā);
a)首先使用【矩形選框工具】,從“源”圖層中框選出頭發(fā),然后按Ctrl+J將其復制到新圖層中,并命名為“頭發(fā)”。
b)接著對“頭發(fā)”圖層執(zhí)行【色彩范圍】命令,吸取背景顏色(白),將容差設置為150。
c)點擊確定后,會出現(xiàn)選區(qū),可以直接按Del鍵,刪除選區(qū);
d)選擇“主體”圖層,切換為【背景橡皮擦工具】,取樣模式為“一次”,將頭發(fā)處的白色背景涂抹掉;
e)但是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經(jīng)過【背景橡皮擦工具】處理后,頭發(fā)仍有一些白色雜邊,此時可以用【橡皮擦工具】放心地擦除。
f)因為我們擦除的是“主體”圖層上頭發(fā)上的雜邊,并不會影響“頭發(fā)”圖層。此時將“主體”圖層與“頭發(fā)”圖層分成兩部分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。
(2)睫毛;
a)睫毛這里我試了多種方法,沒找到一種特別理想的。這里建議給“主體”圖層添加一個蒙版,然后使用柔性畫筆,將不透明度設置為10%左右,慢慢涂抹;
b)經(jīng)過耐心涂抹之后,效果還湊合;
(3)脖子及下巴處的絨毛;
a)首先使用【背景橡皮擦工具】把藍綠色的背景刪除,然后再借助【蒙版】進行微調;
經(jīng)過【背景橡皮擦工具】的涂抹后,“主體”圖層如下:
b)可以看到,基本上已經(jīng)完成了,但是絨毛處相當生硬,此時就需要對選區(qū)設置一定的羽化值。
c)載入“主體”圖層的選區(qū),然后點擊“源”圖層,此時按下鍵盤上的Q鍵,進入【快速蒙版模式】。
d)執(zhí)行:【濾鏡】-【模糊】-【高斯模糊】,勾選預覽,通過調節(jié)參數(shù),可以實時地看到選區(qū)的羽化,選擇一個合適的數(shù)值。
e)點擊【確定】,此時仍舊處于快速蒙版狀態(tài)下,可以再次按Q,回到正常模式,選區(qū)的螞蟻線就會出現(xiàn)。
f)保持選區(qū)的狀態(tài),按下Ctrl+J,把羽化后的選區(qū)復制到新圖層中,并命名為“絨毛”;
g)可以看到,經(jīng)過羽化后,絨毛的效果就出來了:
(4)如果邊緣比較生硬,可以載入選區(qū),來1-2px的平滑即可;
相信同學們整個學下來會很好的掌握,如何快速摳出一些比較簡單的人物,摳圖要慢慢練習,不急于求成。

作者公眾號:
學習 · 提示
相關教程